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五十一章被诅咒的神之甲(1 / 2)





  龙骨天光铠的诅咒算是这个世界家喻户晓的一个传说了,传说在太古时代,五方神兽之一的中黄龙从天界逃来,身负重伤,奄奄一息,当时凡间有一铠甲匠人,手段通神,号称人间界无人能比,他看上了神兽黄龙的宝骨与鳞片,想要用之制作世间最强的甲胄,于是聚众攻破黄龙的洞府,将重伤垂死的黄龙杀害。

  黄龙知道这个匠人所图为何,因而在死前以最后的法力对自己的躯壳进行了诅咒,甲匠并不知道此事,依然照旧用黄龙的遗体制作出了一袭铠甲,并在制作完成后当众试穿,于是毫无悬念的被黄龙的诅咒杀死,化为了一地脓血。

  不过当时人们并未想到这是诅咒作祟,还以为是黄龙的残魂报复,杀死了甲匠,因而人们虽然有点忌惮这身铠甲,却并未将它封印。

  后来这铠甲在很多人之间流传,但凡敢披挂它的人都会死于非命,化为一地脓血,不同的是,修为越高的人,对诅咒的抵抗之力也就越强,死的也就越慢,但这毕竟是黄龙的诅咒,不管修为多高,只要还没到神级,就必然难逃一死!

  直到接连死了五六位主人,人们才意识到将人化为脓血的不是黄龙的残魂,而是诅咒,一种非常可怕的诅咒!

  自此之后,虽然这龙骨天光铠性能无与伦比,但历朝历代,再无一人敢将此甲披在身上,就算花钱入手,也只是买来当做古董收藏而已。

  另外还有一则相关的传说,那就是甲匠死后,再也没有人能利用黄龙的剩余遗骨继续制作铠甲,于是黄龙遗骨中价值最低的部分骨骸被遗弃。这些被遗弃的遗骨在千百年后利用黄龙的神性精华重新复苏,诞生出了太古十大鬼王之首的龙骨鬼暮恩,传说也只有这位龙骨鬼暮恩才拥有解除龙骨天光铠诅咒的力量,不过自从太古年代之后,十大鬼王便销声匿迹,再不现于世,因此也没人知道这则传说是真是假。

  ……

  望着拍卖台上那身外形古风浓厚,闪烁着柔和金色辉光,与其说是骨甲,倒不如说更像是金属甲胄的龙骨天光铠,程钺的双眼立刻就直了,再也挪动不开!

  “这东西竟又现世了,这次真不知道要害死谁!”

  “七万两白银底价,就这铠甲的防护力和效用来说,真是低的可以!”

  “防护力和效用再好又有何用?谁敢披上它?”

  “若不是只能拿来看,怎么可能七万底价就往出挂?”

  听着大厅里的这些议论声,程钺不禁皱紧了眉头,这铠甲虽好,但因为诅咒的缘故,实在缺乏实用价值,要不要出钱拍下来还真是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。

  吕文铮打了个哈欠,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,连看都不看那龙骨天光铠,不用问就知道对这身铠甲毫无兴趣。

  倒是昭玉子望着那铠甲,两眼亮晶晶的赞叹道:“好漂亮的铠甲!要是师兄披上肯定很好看!”

  吕文铮对她翻了个白眼:“好看漂亮又不能当饭吃,七万两银子也不是个小数目了,何必去买个古董摆设?而且你真敢让你师兄穿?不怕分分钟他就化成脓血吗?”

  和吕文铮一样想法的大有人在,一时间没有一个人出价的。

  程钺对这身铠甲实在喜爱,最后犹豫再三,还是举起了手中的牌子。

  郑宛如正在为冷场而苦恼,看见程钺手里的牌子,俏脸上立刻绽放出了笑容,高声娇呼道:“二楼丙字包厢的客人出价七万一千两白银!”

  “还真有古董收藏家在啊?”

  “是个少年人,没想到小小年纪就这么有品位!”

  “我看是胆大包天,想试试那诅咒的滋味还差不多!”

  人们纷纷将视线投向程钺,语气戏虐的调侃。

  程钺充耳不闻,只是扫视着场中,看谁打算跟他争。

  “七万一千零一两!”

  你别说,这样的人还真有,而且还很有戏弄程钺的意思,只在他的标价上涨了一两银子而已。

  程钺去看那个出价者,发现对方也在笑眯眯的盯着自己看,这人对程钺来说还算是个熟人,正是陈国国王陈莨玉!

  这位伪娘王此刻正坐在程钺对面六楼的一个包厢里,居高临下的对着程钺眨眼睛,很有点逗他玩的意思。

  “这死娘炮!”程钺恨得牙痒痒,“离开妖国就觉得自己毛硬了?连盟主都敢调戏了?”

  恼火之下,他立刻在牌子上写下了七万一千零二两,就要往起举。

  然而却被一旁的一吕文铮一把摁住了,事实上程钺刚才第一次出价时他就想拦了,只是当时程钺的举动太突然,让他猝不及防,没来得及伸手而已。

  “行了,那人要就给他吧!”吕文铮苦口婆心的劝说,“这么多钱,够咱们在平京吃喝玩乐多久了?冲动是魔鬼,千万别犯傻啊!”

  程钺又好气又好笑,敢情吕文铮把自己的银子当成他的了,不过听了吕文铮这一番话,程钺眼珠一转,脸上浮现出了奸笑,还真听了劝,把牌子上的数字擦掉了。

  陈莨玉立刻就慌了,一脸急色的用神念传音对程钺道:“孤只是开玩笑的,你别这样啊!”

  程钺也用神念传音回答:“我也只是开玩笑的,并不是真想要。”

  陈莨玉连哭的心都有了,此时郑宛如已经连续动问了两次是否有新的出价,手中的小木槌已经高高举起,若是再没人出价的话,龙骨天光铠就要归陈莨玉所有了!

  就在这时,场中终于又有一个牌子举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