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0节(1 / 2)





  皇帝将所知的情况讲出来,问道:“你们怎么看?”

  几个大臣面面相觑,他们事先并不知道景山王谋反的事,如今皇帝突然召见商议,措手不及下不知该如何回答。

  “陛下。”丞相思索片刻后,道,“此事,得派人去西平查探才行。”

  另一位大臣道:“景山王是唯二的异姓王,镇守西平国门,一旦通敌叛国,后果不堪设想。国门一旦失守,那西戎蛮人杀进大荣,犹如水流涌入大海,长驱直下啊!依微臣之见,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,任何事情绝非空穴来风,不如马上派兵前往西平,将景山王抓起来。”

  “不可,不可,大大的不可。”刘巍连忙道,“景山王几任王爷,均忠心耿耿镇守国门,若只因为谋反传言就派兵抓人,不免寒天下人的心。”

  “刘大人,景山王通敌叛国并非流言,而是有证据的。”

  “邱大人,你指的证据是几封似是而非的信件吗?”

  “还有景山王撤出景门关一事。”

  眼看着要吵起来,皇帝开口道:“好啦,众位爱卿,朕认为你们都说得对,此事得先去西平查探清楚,没查明之前,不得治景山王的罪过。”

  众人停止争论,连忙称是。

  皇帝又说:“为以防万一,去西平调查的人,得把景山王的兵符带回来。”

  扣留兵符?

  众位大臣心头一惊,陛下要夺景山王的兵权?

  几位大臣这才明白,皇帝早就心里有数,而且已经做了决定。

  既然做了决定,又把他们叫过来干什么?

  心里不免疑惑。

  皇帝喝了一口茶,和蔼地问坐在旁侧的三皇子和五皇子,“两位皇子,朕需要一个人前去西平调查谋反事情,并带回兵符,你们谁愿意去?”

  御书房内安静下来,几名大臣的目光,若有所思地在三皇子和五皇子身上打转。

  皇帝为什么这么问呢?

  五皇子心里犹豫,他因为腿伤的缘故,很多事情做不了,导致龙旭阳风头一日胜过一日,自己的权利渐渐旁落,若此次能带回景山王的兵符,必定能在父皇面前好好露一把脸。

  可是,西平路途艰险,他的伤腿根本不可能出远门。

  再说了,要从可能谋反的景山王手里夺走兵符,必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。

  思考片刻,五皇子打消了去西平的念头。

  刚想开口拒绝,忽然,皇帝又说道:“若你们谁愿意去做,又把兵符带回来了,朕就立谁为太子。”

  此话一出,众人皆惊。

  大臣们总算明白皇帝陛下召见他们的真正的目的,是想让他们当立储的见证者。

  然而……

  五皇子大吃一惊过后,心情变得极其悲愤。

  父皇明知道他腿脚不便,却用带回景山王兵符的事作为立太子的考验,明显对他不公平。

  果然,父王早就想立三哥为太子,今儿只是巧立个名目罢了!

  五皇子的眼眶微微发红,藏在袖子下的手指死死扣紧,指甲因为太过用力几乎要刺入掌心。

  太子之位!

  他和母妃辛辛苦苦谋划多年,为的就是太子之位。

  即便他腿脚快废了,也日日强撑着上朝,就是让父皇看到自己能干的一面。

  结果,多年谋划付诸流水。

  父皇明显偏心,心中已经定下三哥为太子。

  五皇子心里呐喊着不公平,转头看向大臣们,希望有人能提出异议。

  然而令他失望的是,无人出声。

  大臣们当然不会出声,立储乃天子的意思,谁都不可以左右,不可以妄加干预。天子想立谁为太子,就立谁为太子。

  关于立储的事情,暗地里大家各自站了队,然而表面上都会避嫌,就怕惹怒陛下掉脑袋。

  谁会疯了当面顶撞陛下,说您这题目出得不公平,对腿脚不便的五皇子不利啊,那不是找死吗?

  大臣里有五皇子的人,心里又惊又怒,却又无可奈何。和五皇子的目光对上,他赶紧移开,心下感慨——五皇子无缘太子之位了。

  大臣们吃惊,龙旭阳也很吃惊,他没想到皇帝居然拿这件事当太子的考题。

  梁朝生和秦雪彤关系不错,属于自己这边儿的,若要拿回兵符,想必比别人容易些。

  父皇明显是有意立他为太子!

  意识到这点儿,说不惊喜是假的,惊喜过后又冷静下来,转头看向旁边坐着的五皇子,果然见到五皇子难看至极的脸色。

  五弟内心惊怒到已经无法在御前控制自己的表情。

  龙旭阳心微叹,升起几分不好意思的感觉,随即又被理智压住。

  为了太子之位,两人及其党羽暗中较量多回,已经不适合和平共处,也不可能表演兄友弟恭的谦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