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14章确定试题(1 / 2)





  “陈楚生?这个名字好,不过有没有诗句,我可听说你儿子还没出生,你就把名字想好了!”

  “去去去,天天管我要诗,我哪那么多诗,现在陛下还让我主持进士考试,难道我就只会作诗么!”

  进士科试时务策五道,帖一大经,也就是五道简答,和一道填空题,不过如果诗赋写的好,是可以额外加分的。

  而郭浩熟读七经,虽然不理解,但已经比很多人强多了,如此明经就没问题了。

  至于时务策,郭浩也有自己的理解,但是他只能用嘴说,如果写出来,恐怕就要露馅,因为他不会古代的行文。

  而诗赋就更不用说了,如果让他去考,百分百通过,所以朝廷让郭浩主持考试,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  “郭兄你看,你又谦虚了不是,别人不知道,我还不知道么,你绝对是才高八斗,学富五车。

  就连秋南都受你的影响,背下不少经书,更别说你……”

  陈林话说到一半,发现郭浩表情有些不对,赶紧闭上嘴巴:“好了,不给就不给吧,没事我就先回去了。”

  陈林离开了郭浩的书房,郭浩开始琢磨五道时务策。

  时务策,顾名思义,就是对时务的对策,也就是讨论国家大事,是议论文。

  而五道试题,让郭浩有些犯难,虽然他后世政治学的还不错,但治理国家他是真没有经验。

  既然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,郭浩索性开始思考当前朝廷存在的问题,无非是从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四方面考虑。

  政治方面,郭浩想到了官员机制,五代时期中原政权多沿用唐制,但这个制度明显已经不适用。

  三省六部已经形同虚设,枢密院权利独大,各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,这明显不是一个好现象。

  但是郭浩如果让士子们讨论这个问题,那肯定是捅了马蜂窝,如果削夺枢密院和节度使的权利,弄不好会引起动乱。

  所以郭浩仅仅是想想,政治方面不适合出题,那就从军事上,不过军事问题也很敏感,全国最大的军团掌握在郭威手里,如果要裁兵,郭威就不会同意。

  前两个都不行,那就只剩下经济和文化了。

  经济可以讨论一下赋税,这是百姓们都关心的问题,听听群众的声音也好。

  而文化方面,郭浩想到了礼仪,五代以来道德沦丧,很多礼仪已经丢失了,这才导致权反在下的局面。

  于是郭浩在纸上写下了两道题:论国家赋税和论礼仪恢复与制定。

  五道题只出了两道,还有三道需要想,郭浩干脆不管那么多,又写下了三道题。

  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

  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
  郭浩写下了这段话,从中选出了了两个词,格物与平天下。

  又选择了两道题,郭浩忽然想起一个人,那就是后世圣人王守仁,他的心学曾阐述过,善恶与格物的关系。

  于是郭浩写出了最后一道题:无善无的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,论善恶与格物。

  确定了五道考题,郭浩心情大好,引经据典,绝对有水平,应该不会被人看扁。

  至于诗赋的试题,郭浩决定以“怀古”为题目,让士子作诗或者作赋,没准能找到一些爱国人士。

  确定了老师题目,第二天郭浩送到了冯道那里,冯道看了半天,抬头看了看郭浩,一脸震惊的表情。

  “老太师,行不行啊,您别这么看着我,倒是给个话啊!”

  郭浩被冯道看的有些发毛,好半天冯道才开口问道:“这最后一题,可是出自你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