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第14节(2 / 2)


  藤丫确实是懂得庖厨技艺的,鱼鳞内脏刮净,灵巧去了刺,片成厚片,一气呵成,也懂得拿料酒和盐抓拌。

  江满梨又教她加些淀粉和一个蛋清上浆,让鱼肉更加紧实嫩滑。

  煎鱼骨要用猪油,既能去腥,又能使鱼汤浓白,加姜片熬出醇香,调味,汆鱼片。待到鱼片定了型,放葱花、胡椒,再浇一勺滚油,激得那葱香四溢,整座小院都为之一振,葱油鲈鱼便做好了。

  江满梨吹着热汤、吃着鱼片,想到以后每日出摊都有人一同,不自觉,弯了弯眼睛。再看藤丫,像是饿了许久,吃得整个脸庞都埋进碗里去了。

  第17章 喝小酒配烧烤

  不得不说,有了藤丫之后,江满梨整个人轻松了不少。

  这小丫头睡得晚、起得早,大概是在原主家做女婢时便养成的习惯。江满梨想着她年纪小,尚在长身体,让她多睡一会,不成。

  头日教她做红糖黑芝麻馅儿的糖油炸糕,第二日将将丑时末刻便听见响动,起来一看,她已经烫好了面,正在包馅料。怕吵着江满梨睡觉,还轻手轻脚的。

  江满梨哭笑不得,按着招子上,今日不该卖糖油炸糕啊。

  “小娘子莫担心,今日要卖的锅盔的面已经备好了,婢子就是看着送肉的还没来,昨日做好的糖馅儿又还剩些,觉得可惜,不如顺手再炸几个炸糕去卖。”

  江满梨揉揉眼,往灶台上扫过去,还真是醒发着一盆足量的面。

  再看看藤丫包好放在案上的、高矮不一的油炸糕生胚,笑了,洗漱净了手,拿过来团实了,示范给她看。

  道:“你有这个心很好,咱们现在有两个人,是能多做一些。”

  藤丫使劲点了点头:“小娘子不是想置铺子么,婢子帮小娘子多做些,多存些钱给小娘子置铺子用。”

  佚是了。

  江满梨想起来,前几日摊子对过卖水饭的阿婆说儿子要接她回乡养老,想把铺子置出去。她感兴趣,当时顺嘴多问了几句,没想到这丫头还记着。

  便道:“还有啊,别总是婢子婢子的,在我这里你不是婢子,是藤丫。”

  糖油炸糕的烫面里加了白糖,以中火耐心炸出来,便成了均匀漂亮的金黄色,皮薄馅儿大,又酥又软。里头的红糖芝麻馅儿是拌猪油制的,咬开一个角子,便热乎乎地淌出来。

  贺骥坐在竹凳上,仰着脖子,捏着炸糕举得老高,把那糖馅儿往嘴里倒。倒到不再往下流了,还吸两下,才笑呵呵地咬下一大口去,嚼得咔嚓咔嚓响。

  旁边坐着的宋寺正与龚司直看不下去了,大家都是斯文人,寒窗十年学的礼数都到哪里去了?况且还穿着公袍呢。

  嫌弃咂咂嘴,异口同声地斥他:“你小点儿声!”

  贺骥却不理:“小市里吵嚷成这样,谁能听见我这点声音了?”说罢笑着唤藤丫:“小娘子啊,我们这里的三个榨菜肉丁锅盔好了没有哇?”

  此话一出,宋、贺两人也顾不得继续斥责他了,跟着伸脖子望向小摊。

  锅盔是每旬第六日售,今日有榨菜肉丁和净肉丁两种,所以不比糖油炸糕能包好了拿过来炸,要现包现擀,烙出来,吃那个一掰即碎的薄脆劲。

  江满梨手熟包得又快又好,油面一抻一压,肉馅儿均匀铺三分之一,手指灵巧如鸟雀,自头卷至尾端,团好,擀成纸一般薄,还不能破。

  排队的食客连连啧叹,甚至当个打发排队时光的表演来看,有些本无意吃朝食的路过小市门口听见这般动静,也好奇进来,一来,便忍不住跟着排队买。所以自然全数由江满梨来包。

  藤丫便负责烙饼炸糕,再给各桌送菜端盘。贺骥这样的老客,这几日来已经熟悉了。

  听得客人呼喊,藤丫连忙应了,拿一带提手的、藤黄色的小竹篾篮子装三个方烙好的锅盔端过去。

  毕恭毕敬:“几位大人请慢用。”

  毕竟是大宅里学过规矩的,称呼不出错,礼数也很好。就是相比江满梨,少了点活络,笑容也放不开。

  好在此处人人的关注点都在吃食上,也不会像对酒楼里的茶博士那般挑剔。有些个郎君见到如此拘束的少女,还会觉得有意思而多看两眼,甚至给些小费。

  贺骥道句谢便迫不及待吃起来。龚司直则客客气气递过去几文钱,道:“小娘子辛苦了。”

  藤丫赶忙道谢:“大人唤婢……唤我藤丫就好。”

  锅盔外皮焦黄鲜亮,外壳脆如薄翼,内里柔软鲜香,肉馅的油汁微微洇透出来,带出其中若隐若现的翠绿葱花,光是看着,就令人食欲大开。

  不能张口直接啃,而应当循着中央轻轻一掰,听那一声酥脆的响,然后折作两层,露出里头层叠的榨菜和肉丁,闻见咸鲜微辣的滋味,再满满一口咬下去。

  肉汁沿齿而下,顺着舌侧往里流,沁人心脾,又微微沾软了原本脆硬的外壳,嚼起来便是酥中带软,满口生香。

  宋寺正满足地吃着,问贺骥道:“这锅盔可是明日就不售了啊,一旬才能吃一次,真不用给子韧带两个?”

  “不用,”贺骥摆摆手,“我昨日便问过了,他这几日不知犯什么病,说要在府上吃过朝食才来上值。”

  宋钊咽下口中的饼:“他不是向来不在家里用么?我听说……”

  听说林大学士与夫人不睦已久,家中除了给平成侯做些小菜,不怎么生火。

  贺骥撇了撇嘴,笑道:“不用理他,饿几日,自然就会来了。”

  -除了这象福小市的名声被江满梨的新式朝食逐渐打出去,引来不少客流量,新政的下放,也如那浪花翻腾,沸沸扬扬,把顾客往小市里洒。

  夜市引来的京城百姓就不用说了。新政刚施行,免不了各个衙门加班加点,于是赶早上值的和推迟归家的,就都饿着肚子往小市里钻。

  而像都水监街道司、军巡院、厢司这些个与夜市监管直接相关的,更是加派人手,片刻不敢松懈地守巷巡街、维持治安。

  因此,结束了轮值的差役们个个如放了风的、饥肠辘辘的鬣犬,就近吃上热乎大碗的还不够,还要把酒撒欢,耍到收市才止。

  江满梨本也想卖点小酒的,奈何这朝酒水管得严,好酒均在禁中,民间大酒楼有权酿酒,但也只卖给正规饭铺,连茶馆凉棚都不许售。

  她这样的小摊子,更只有望洋兴叹的份。

  想来想去,还是决定打个擦边球。用从郭东楼偷偷买来发面用的酒曲捂了些甜酒酿,米拿来煮银耳小圆子,剩下的酒就攒起来,最后米少酒多地拿来论壶卖。

  名字也改一改,不叫酒,就叫甜米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