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知青回城搞科研[八零]第84节(1 / 2)





  闻言,钱雯敏立即转头看着李筠,她都是听李筠说的,现在这个情况看起来还是她比较能够应付。

  李筠也注意到,不止是钱雯敏和王芝芝,其他人的视线也集中在自己身上。

  拿出自己平日里应对其他人拷问时的样子,缓缓开口道:

  “现在的房地产商大部分是国外回国投资的商人和我国国营企业,国营企业不用说根本不用担心卷钱的问题,至于外国商人,实力都非常强劲。如果实在担心房地产商不可靠的话,可以选择国企以及实力有保障的私企,例如我们俩买的就是华源集团旗下的楼盘。

  至于银行就更不用担心,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的工资比78年的时候增长了多少吗?现在私企开出的工资又是多少吗?只要国家一路稳步向前,我们的工资涨幅绝对会超过贷款,甚至过几年,你们都会觉得这点贷款只是洒洒水而已。”

  众人这么一听还觉得挺有道理的,找准房地产商根本就不用担心后面的问题。

  至于工资的涨幅,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象了一下家中父母的收入,发现这几年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  特别是对于国营企业的职工来说,除去倒闭下岗,其他人的工资都涨了。不是之前那种必须凭靠年资和证书的增长,而是随着物价和平均工资水平导致的增长。

  但是比起私营企业招聘写出来的工资,还是少了不少,如果有一天国营企业也要赶上这个进度,现在这点贷款和捡钱有什么区别?

  曲昭昭也是非常心动,甚至觉得如果真的和李筠说的一样,买一套真的是太少了,多买几套那赚到的钱更多。

  想到最近家中的气氛,她觉得自己十分有必要用这个惊爆众人的消息和缓一下。

  比起依托别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还是自己暴富更好。

  等到王芝芝用自己反射弧长的大脑反应过来,立即惊掉下巴,看着李筠的眼前比之前还要崇拜,心想:难道这就是天才拥有的神力吗?

  “那你们为什么只买一套?”

  李筠轻松地回答:“我手里只够一套的首付。”

  钱雯敏则是洋溢着得意的笑容说:“这件事我和家里人都说了,我们家几乎人手一套。”

  “哇!钱雯敏你这个黑心肝的,居然这么大手笔也不告诉大家一声。不行,我也得告诉家里人,赶紧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把房子都买了。”

  这下子,其他四个人都没有了吃饭的心思,立即用着自己手里的传呼机给家人发信息。

  连带着一会儿包厢里此起彼伏地响起传呼机的铃声。

  他们家里人突然看到这个消息,还有些摸不着头脑,纷纷打电话过来了解缘由。

  于是乎,这顿原本是宿舍几人散伙饭的,一下子变成了买房宣传会,勾着好几个家庭都买了房子。

  等到三十年后,几个人在回望这一天发生的事情,都非常庆幸自己听了李筠的话,不然也不会有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。

  匆匆结束聚餐之后,曲昭昭兴奋地回家告诉这个好消息,王芝芝、林雪和罗安燕则是准备留在这边用公用电话,不然回学校的话,她们三个人就要抢着用电话了。

  最后还是李筠和钱雯敏两个人一起回的学校。

  翌日,两人去银行办理贷款手续,再花费了一些时日终于把房子的事情确定下来。

  就是两人在真正付钱的时候,发现两人的购房款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减少了一些数额。

  听到售楼员说是针对他们研究所的之后,两人也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好意,能够便宜点,谁能够拒绝这样的事情?

  等到李筠把购房合同放到自己的柜子里之后,她才发现自己居然真的如老师说的一般,休息了整整一个星期,这在以前她都是不敢想的。

  结束房子的事情之后,立即回到熟悉的研究所,开始撰写论文,以及为下一步的研究开始做准备。

  办公室里的其他人,也是难得看到李筠休假那么长时间,纷纷出言打趣。

  “总算是看到老大你休息的时候了,你是不知道自从进入研究所就听到了你的大名,让我是休假都不敢,生怕你用‘人还用休息吗’这样的眼神看着我。”

  刚刚进入实验室还不到一年的新人,对着李筠这个前辈打趣,配合着语言还做出颤抖的动作。

  引得办公室里其他人哈哈大笑,“哈哈哈哈!”

  “哈哈哈哈!还是你会说话,小心我们李师妹给你点小鞋穿。不过说真的,听到李师妹这几天真的没偷偷来研究所,我都觉得自己休假快活不少。”

  “是不是心中的负罪感少了?我也是这样觉得的,这次趁着休假和家里人一起去了海边旅游,你们还真别说,海水真的蓝,就是这个时候旅游天气热了一点。”

  “你去的哪里?我去的秦皇岛,怎么没遇见你?”

  “我去的津市,那里的海景也是真的不错,好多地方都在开发,看起来是个潜力不错的城市。”

  一群人聊着聊着又开始偏离话题。

  李筠作为刚刚话题中心的人物,也没觉得有什么,大家就是找点话题解解闷而已,论起在实验室苦熬,这办公室的哪个人不是为了研究成果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做。

  她继续依照之前记录下的实验数据,进行论文的撰写,经过姜老师的几次检查改稿,终于在7月底,把自己的论文发往《物理学报》,等待他们的审阅意见。

  其他人也写了不少,只要是觉得自己在实验中有所创新的,都把自己的发现写上去,一下子他们实验室就出了不少的论文,让那些跟在后面研究的实验室是又气又喜。

  总结完上一次的成果之后,大家对于晶圆上新结构的多层建构也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础。

  对于未来很快能够把三层、四层甚至上百层,都有了充足的信心。

  于是,你就看到刚刚休假回来的李筠带领的小组,一个个气势汹汹走向实验室,开启新一轮的实验和尝试。

  她们心里的劲头十足,连带着和李筠一起回来的钱雯敏也迅速投入忙碌的工作当中。

  刚开始李筠们还是在复现之前的二层结构,探索成功率更高的制备手段,并且为之后产业化、规模化生产进行更加严密的探索。

  等到钱雯敏她们那边将三层结构的图纸绘制出来之后,人员立即分为两支队伍。

  一队负责三层结构的探索,任务更加艰巨,由李筠带队负责,她的经验比较丰富。

  对于二层结构的稳定性探索,则是由秦浩进行带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