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589节(2 / 2)


  “无风起浪,师兄们说他们是得罪了龙王,龙王翻身把他们淹了。”

  其中一个小沙弥撇了撇嘴,“我娘说,龙王不淹好人,这些人肯定不是好人,下水就出事。”

  “真是一场浩劫。”

  一个年长的僧人叹息,“上次发大水死这么多人,还是几年前的浮山堰出事时……”

  褚向耳力极好,几乎一个字不差的将他们的议论全部听了进去,越听身子抖得越是厉害,到最后,更是抖得犹如在秋风中无力的落叶一般。

  “……风平浪静,艳阳高照……发了洪水……”

  “……太邪乎了……”

  “……无风起浪……龙王翻身……”

  “……浮山堰,死那么多人……”

  他怎么忘了,这颍水也是淮水的支流,直通淮水……

  他们这么多人,有谁没沾过浮山堰的因果?

  没有,一个都没有,他们所有人都有罪。

  水里枉死的阴魂在看着他们,就等着他们下水的那一刻呢……

  “我这样满身罪孽的人,怎么还敢肖想那样的位子……”

  褚向像个孩子一样在河滩上哭泣了起来。

  “这难道是老天降下的惩罚吗?”

  他想到自己天理不容的出身,再想到为了复国为虎作伥的那些经历,他虽然没有去过浮山堰,可从浮山堰建立到浮山堰的倒塌,哪一件事他不知情?

  平静如镜子的水面,突然就遭遇了山洪……

  “孩子,别哭了。”

  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见褚向在河滩上放声大哭,心中委实不忍,走上前一把揽住了他。

  “你能被送上河岸而不是淹没河底,便是佛祖保佑。死里逃生应当高兴才是,看看你身边已经往生的同伴,多少人连哭的机会都没有了。”

  “不,不是的,是我,是我……”

  褚向想起自己想回到豫州的野心,想到自己想名正言顺祭祀先祖的愿望。

  “我不该,不该妄想……”

  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当作如是观。”

  大和尚抚了抚他的头顶。

  “一切皆为虚幻,你已经看透了,这也是好事啊。”

  “是,一切皆为虚幻……”

  褚向大笑起来,眼中渐渐清明。

  “这位大和尚,我父母双亡,满身罪孽,既没有来处,也没有了归处,既然是师父们救了我,便是佛祖的预示,令我出家为僧……”

  他跪地一拜。

  “求师父收我为徒,为我剃度出家。”

  ***

  遥远的嵩山少林寺,几乎全寺的僧人都下了山救人水火、弘扬佛法;

  而在遥远的建康,亦有一位和少林寺有关的僧人,正在以一己之力,试图挽救整个南方佛门。

  就在马文才入主潼关之时,会“一苇渡江”之术的达摩也一路顺水之下,到达了梁国的国都建康。

  他在水中如履平地,当年从海上由南方入中土,首先抵达的就是梁国,也曾与梁主生出过许多不愉快,最后因理念不合,前往了洛阳。

  在“简纯”二字上,梁帝萧衍实在算不得什么虔诚的信徒,也许他相信佛祖有神通、也尊崇佛、法、僧三宝,但他对于佛门的态度,和那些先许愿灵验后才会信仰的愚人没有什么区别。

  本质上,都是“有用”、“有所求”才会信罢了,和追求自身的醒悟与超脱完全无关。

  即便他在预感到南方佛门要出事的那一刻就毫不耽搁的立刻南下,但有些事情还是已经发生了:

  作为南方佛门之首的同泰寺,寺中的主持方丈、七大堂的管事全部突然“圆寂”,整个同泰寺群僧无主,混乱一片,完全不知何去何从;

  梁帝下了旨,令全国僧人食素,不允许再供奉任何肉食,也不允许个人拥有僧田,如果寺院要购买僧田,需要在官府报备、一样的缴纳赋税。

  后面的旨意,在佛门之中几乎是震天动地的。

  佛门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戒律,只有不能杀生的戒条。

  佛陀在世是托钵,佛家是“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”,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吃什么,这是方便、慈悲。如果你素食,去托钵还要让人一定给你做素食供养你,这不是找人麻烦吗?所以只要“不见、不闻、不疑”就是净肉,可以入口。

  以往达官贵族供奉寺院的物资中,除了金银香油鲜花等物,往往也有处理好了看不出是什么品种的肉类,越是富裕的寺庙,得到的肉食也越多。

  所以民间并不以出家为苦,除了要做早晚课、学习佛法以外,反倒是做百姓时更清贫辛苦,日夜劳作不说,常常一年到头都吃不到肉。

  除此之外,便是僧田。

  梁帝供养佛门十分虔诚,经常赐下田地给各地的寺庙作为“供奉”。这些田地出产的粮食不需要交税,也不需要在有关部门登记,是比士族庄园还要“私有”的私产,为僧田耕种的“信徒”也不需要交税,甚至还可以抵消一部分徭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