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家人与奸党(2 / 2)


  似这般特意提到亲家的事儿,杜氏也是下意识就去做了。

  郑琰进屋之前估计是已经有人往里禀报过了,等她迈进门槛,屋里已经没有说话的声音了,杜氏招手对郑琰道:“七娘过来坐。”杜氏独在一张长榻上坐着,媳妇们在底下坐塌上分序坐定,郑琰很习惯地跑去与杜氏对坐:“阿娘,我又要添侄儿了?”

  杜氏笑道:“快见过你嫂嫂们,”指赵氏道,“还不贺过三娘?”

  郑家这三个媳妇儿都是比较标准的“贤妻”相,就是那种看起来好生养,实际上也好生养,慈眉善眼。相较起来,郑琰倒觉得她这辈子的亲妈杜氏,眼睛里隐着更多的果敢。

  方氏比郑琇还要大上一岁,儿子都快能博个荫官了,这两年来力图持重,衣服也不穿带过多文绣的,首饰也不肯插满头。她的家族不是全国知名,也是一郡之望,自己又是这一家的宗妇,更不肯在赵氏面前显得不堪。

  关氏原就出身不坏,倒是三妯娌里最显活泼的一个。方氏、赵氏两个人的话加起来也没有她一个人多,偏偏她话多得并不令人讨厌。这里面关氏那副好嗓子也是居功至伟。

  赵氏最年轻,还没有显怀,一身天青色的衫子,上面绣着暗纹,是低调的华丽。

  姑嫂二人厮见一回,杜氏搂着女儿道:“可惜四娘不在家。”郑瑜已嫁,因嫂子有孕这样的“小事”专程去报信还把她弄回来,即便是奸臣宰相家,也略显嚣张了些,何况郑家是绝对不会承认自家是嚣张跋扈的奸相之家的。

  又说:“过一会儿你阿爹、哥哥们就该回来了,三郎怕不要乐得飞上天去。”

  女眷们一处说些闲话,因有郑琰这个小姑娘在,大家又拿捏着不在赵氏面前显得俗,话题倒是很有分寸。

  光看这样儿,谁会觉得这家会败啊?!

  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  如果看另一处场景呢?

  作为一个国家的宰相,郑靖业并非一家独大,真要这样,不用等郑琰有什么念头,这相府也到了不想篡位就等着被收拾的时候了。这坑爹的大郤朝的官制发展至今,光宰相就有五个,只不过郑相比较嚣张比较讨人厌却又不讨皇帝厌罢了。

  得皇帝喜欢,又有能力,还嚣张,郑靖业就非常忙。

  早起五鼓、晚睡半夜,天不亮去上朝,在单位食堂吃饭,直到傍晚才回来。回来了还不得安宁,这位奸臣的家门口早早地围上了一堆的官员,送礼的、请见的、打小报告的、来拍马屁的、汇报工作的……应有尽有。

  既有五相,郑靖业拜相方五年,又有勋贵、世家、宗室等在朝,他就不能太过放松了——他的地位还不算太稳。

  并非郑相太无能,他拜相的时候才四十五岁,四十五岁的政治局常委,“年少有为”当之无愧。拜相之初就遇到前任留下的烂摊子,还顶着一个已经登基二十七年,年近六旬,宠爱新进小老婆苗贵妃的皇帝,旁边还有一群对他的相位虎视眈眈的同僚们,哦,皇子们也在四处活动,千头百绪之下,他能站稳脚跟、还混得让人想骂,功力确是非同一般的。

  须知郑靖业既非世家出身,也不是勋贵子弟,没背景没后台的,混到现在,真是不容易得很!

  郑相的书房里,几位标准奸党在与奸相密谋,意图谄害忠良。

  与想象中的不同,郑相生得相貌堂堂,还带着点儿仙气。此君年已五旬,依旧风度翩翩,修眉长目,隆鼻细须,口角含笑又不轻佻,倚着个隐囊,问:“还有为难的事情不成?”

  奸党甲(抗议,我好歹是吏部侍郎,你就这样用个代号代过去了啊?):“袁曼道还想为傅含章鸣不平呢。”冷笑。

  奸党乙(举手,我是中书舍人啊,位置很重要的):“圣人最恨有人生事,他这不是找死?”

  奸党丙是个慎重的家伙,身为御史想得就多一点:“傅含章这一回是解了边患,要不是他手下有脑子发热的失了手,叫我们做成了文章,也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样子。然而傅含意此番确是有功的,如果引起清议不满,就不好办了。且袁曼道素有清名,还是个认死理的愣子,人是可恶,却没有人说他不够公正啊。”

  奸党小头目:“切~伪君子罢了,”神秘地显摆,“他要真是个守礼君子,怎么会有那样一个放荡的儿子?”

  袁曼道是个耿介清流,本人虽非世家,其人品却为世家所推崇。据说此人事父母至孝,爹死了哀毁过礼、一个人奉养亲妈、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还要周济亲友,弄得三十岁了还没讨到老婆。

  亏得人品好,因为人品太好,小伙儿长得还挺帅,被当地郡守相中做了女婿,依旧安贫乐道。人品实在太好了,贤名远播,被当时励精图治的还很年轻的皇帝召过来当了官。拿着俸禄就继续做好事,亏得老婆会持家,一家子才没像《武林外传》里的吕秀才,自己饿着攒点儿剩饭去施舍给乞丐。

  就是这么一个人,却是大家眼中的大好人。如果他们家继续几十年这样的作风不动摇,也许又是一个新兴的世家了。世家,首重名声啊。

  偏偏他有一个不羁的儿子,也许是袁曼道把袁家所有的稳重因子全给用完了,袁守诚,袁曼道大好人的独子,才华横溢,却是个豪侠任气的。调戏调戏尼姑、挑逗挑逗歌伎、跟流氓打打架、跟奸臣磨磨牙。

  这位守诚公子还是个帅绝人寰的大帅哥,光看面相就让人生出好感来,他做事也是自有分寸,大家再看他爹的面子,也不好与他计较。毕竟,年轻人打的不平什么的,也是有正义感的象征,如果再有一个端正方严、素有贤名的亲爹,在他那里吃鳖就吃鳖吧。

  前两天,丫在路上、遇到一个调戏良家妇女的纨绔,卷起袖子来把纨绔连带着狗腿子一行五人打得亲妈都认不出来。袁大公子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了。

  奸党小头目大理寺卿说的就是这件事情,这样的案子且还轮不到他来管,但是作为司法官员,此类案件的消息是颇为灵通的。此时一一剖析,别管调戏良家妇女对不对,打人就是不对的。你看不顺眼就要动手,要王法干什么?你不会打110报警啊?

  此风不可涨啊!这小子太狂了,再有理,也不能不守法,这不是……坏你爹名声么?

  那啥,把这事儿捅出去,让袁老头子先头疼儿子去吧!

  奸党总头子总结发言:“为人父母总是要为孩子操碎了心啊!时候不早了,你们也都回去看看儿子吧,别叫他们学坏了。我也该去教训教训那几个不成器的犬子了。”

  众人会意,咱们回去就去拿袁家公子练手去。起身,一通狂拍马屁,什么府上公子一表人才啊,什么府上家教良好非袁家那个败家子能比啊,什么您真是慈父心肠令公子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了啊……然后带着在本朝奸党总头子这里表现了自己最“美好”一面的得意告退了。

  好一派奸党聚会的典型画卷!(这分明就是被人一勺烩了之前的狂欢的场景嘛!)

  郑靖业很给面子地起身了,把大家一路送到了书房外面:“恕我还有折子要写,就不远送了。”

  奸党们很识相:“岂敢岂敢。”

  有一帮小弟,哪里用老大们什么都自己动手呢?郑靖业一捻须,找老婆孩子吃晚饭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