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044章(2 / 2)


  杨弘是弘农杨氏子弟,消息远比他灵通,或许能知道天子身边有哪些年青才俊可供选择。

  但杨弘关心的却是另外一件事。

  “公路要致仕?”

  “啊。”

  “可是……他还没到五十啊。”杨弘抚着胡须,莫名的有些感伤。

  袁术这不是想致仕,是想避祸,并为他们这些人扫除障碍。

  袁术不致仕,他们这些人受君臣名份限制,不能自由行动,只能像阎象为庐江太守一样,等袁术举荐。

  如果袁术能力很强,或者汝南袁氏未受重创,背后有强大的靠山,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。

  可是汝南袁氏已经败了,袁术能力又有限,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。

  这次推荐人去洛阳参加大阅,也只能让鲜于辅去。

  袁术致仕了,他们就自由了,或许能在这次大战中找到一些立功的机会。

  张勋也反应过来,跟着叹了一会儿气。

  “你们若是立了功,将来不能忘了他。”

  “这是自然,这是自然。”张勋连声说道:“一日为君臣,终生不绝义。”

  杨弘点点头,想了想。“你家小闺女识字吧?”

  张勋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。“略知诗书。”

  “想让她经常有机会见到天子身边的才俊,最好的办法就是入仕。我觉得至少有两个选择:首选女营,其次就是兰台。如果这两个都不行,你不妨让她先到书坊里做一段时间,然后看看能否得到荀贵人的引荐。”

  张勋连连点头,拱手称谢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刘协率部东行,先经陈留,后到东郡。

  在陈留时,他在任峻的陪同下,巡视了附近的县城。

  任峻是河南中牟人,在陈留为官,对他来说非常舒服。当初曹操将他留在这里,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。

  任峻的夫人是曹操的从妹,可以就近照顾家人。

  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。

  任峻不仅通晓军事,更擅长屯田。在陈留做太守,比到边疆从军更能发挥优势。

  刘协巡视了一圈后,对任峻的政绩非常认可。

  陈留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推行度田,但之前大战多次,人口损耗很大,空闲的土地不少,集中屯田很方便。早在曹操控制兖州的时候,夏侯惇就在这里屯田,取得了不错的成果。

  任峻在夏侯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,控制了大部分的桑田和染料产地,理由也很充足:要重建三服官,为朝廷提供衣物。

  陈留襄邑有首屈一指的纺织产业,号称锦绣襄邑,置三服官,专门为宫里提供衣物服饰。

  但这只是幌子。

  刘协刻意控制后宫规模,甚至取消了宦官的编制,哪里需要专门建三服官来提供衣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