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375章(2 / 2)

  一来荀谌背后有人,就算他认罪了,大概率不会有性命之忧。二来他和韩宣交情不错,逃归的人中还有冀州人,韩宣也不能做得太绝。

  所以,见好就收是最合适的选择。

  汝颍人底蕴厚,人脉广,身段更灵活。

  满宠没说什么,接过荀谌提供的记录,命人抄写了一份,然后行文阳信县,命钟繇将相关人员控制起来,等待清点。

  与此同时,满宠上书朝廷,将查案的经过一一汇报,请求进一步处理方案。

  ——

  刘协先接到王绛的报告,知道袁熙的实力已经超过刘备,有坐大的可能。

  当时便有人建议,将进攻交州的孙策撤回来,使其率领水师去中山,协助刘备击溃袁熙,消除隐患。

  但刘协否决了。

  他有两个理由:一是王绛初到中山,还没搞清楚情况。袁熙坐大只是一个猜测,未必是事实,大可不必见风就是雨。

  海外之事,不能如此仓促,否则必然疲于应付。

  要相信刘备,就算不敌袁熙,也不至于迅速溃败,坚持一段时间,等待朝廷的增援肯定是没问题。

  另一个理由是他觉得袁熙没有那样的能力。

  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袁熙已经成年,他的性格已经定型,不是那种敢搏命的人。如果他真是一个勇者,当初在邺城就不会选择投降。

  短时间内性格发生重大改变,除非他受了重大刺激,或者也是个穿越者。

  真要是个穿越者,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反攻中原,更应该韬光养晦,先取倭国,然后直接去大平洋对岸的美洲大陆。

  那里有广阔天地。

  综合这两点,他觉得袁熙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大可不必紧张。

  半个月后,他又收到了王绛的上书:秦宓斩杀国渊,震慑袁熙、袁尚兄弟,成功化解了危机,完成了任务。

  与此同时,他又收到了满宠的上书,渤海的事也查清楚了,相关人员也控制起来了,等待下一步指示。

  一场牵涉甚广的案件,迅速来到审判的阶段。

  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曲线救人

  刘协很好奇,司空周忠将如何处理这次案件。

  反正他能明显的感觉到,周忠最近很焦虑。每一次请驾,都比上一次更憔悴,白头发也更多一些。

  但他一直没表态,他要看周忠——甚至是公卿大臣们——如何处理。

  现阶段推行君主立宪是不现实的,但他也不会将所有的事务都抓在手里。但凡有点常识,也知道个人处理不了那么多事务,必然会依赖公卿,除非他想累死。

  参考后世的制度,他只想抓牢兵权。秀才造反,十年不成。只要兵权在手,文官就翻了不了天。

  在周忠为大案焦虑的时候,他一直很平静,只是偶尔问一下进度,大部分时分放在与军事上,主要有两件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