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31章(2 / 2)


  薛综有些紧张。“钟令也看到了那篇文章?”

  “登在邸报上,自然能看到。”钟繇笑道:“不出半个月,就算是远在海外,都能看到刘公的这篇大作。至于有多少人回应,就不好说了。”

  薛综想了想。“钟令会回应么?”

  “我?”钟繇连连摇头。“我没去过交州,对交州的风土人情没什么感觉。”

  “钟令不觉得中原大乱之际,交州能有一方乐土,是很难得的事吗?”

  “是很难得,但我儒门不是道门,天下大乱之际,不应该避世求安,更应该主动求治。”钟繇语气淡淡,却非常坚决。“远避交州,看着中原生灵涂炭,我乐不起来。再者,学问如果不能经世济民,就算研究得再深,又有何用?”

  薛综的脸顿时涨得通红。

  周忠咳嗽了一声。“元常,不必苛责贤者。孔门七十二贤,也不是所有人都应该积极入世。再说了,夫子满腹学问,不用于时,转而编春秋,校六经,同样德泽后人嘛。”

  钟繇嘿嘿一笑。“周公所言甚是,是我偏颇了。”

  薛综一言不发。

  三人回到天竺客栈,来到刘熙住的院子。周忠四下打量了一眼,便无声地笑了,与钟繇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。

  刘熙师生避祸交州多年,不事生产,如今还能有这么多钱,租这么一个单独的院子,想来是受了士燮兄弟不少资助。他们为士燮开脱,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。

  刘熙跑了半天,精神疲惫,看到周忠、钟繇并肩走进来,又听薛综说了大概,羡慕之情溢于言表。

  “嘉谋兄这般年纪,还有如此体力,着实不易。”

  “成国兄耽于学问,四体不勤,也是正常。”周忠开了个玩笑。

  刘熙苦笑着摇头。“嘉谋兄,你就不要取笑我了。我可不是天降大任的人,筋骨再劳,也成不了栋梁,只能做一介书蠹,教些蒙童,尽绵薄之力。”

  周忠入座。“教书育人也是好事嘛,大汉百废待业,最缺的就是读书识字的人。成国兄桃李满天下,将来必能名列先贤祠。”

  “不敢想,不敢想。”刘熙连连摇手。“我现在只想建一个学堂,收些束脩,自食其力。”

  “我刚听敬文说,有很多工匠子弟愿意入学,你还担心束脩?”

  刘熙叹了一口气,沉默片刻。“不是我不愿教,实在是……我余日无多,放下不研习多年的学问,教授蒙童,为稻梁谋。”

  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新旧之间

  周忠听懂了刘熙的意思。

  普通百姓的子弟期望不高,也就是识字、会算而已,对研究学问没兴趣,所以也不可能提供太多的学费。刘熙如果想凭教授谋生,就必须大量招生。

  可是这样一来,他又没时间去研究学问了。

  说到底,他这种方式本就有一个前提:依附,由别人提供食宿以及相应物资。